新闻中心

2024年中国科技互联网十大预测

日期2024-05-17 03:34:11 来源:华体会登录地址 作者:华体会登录页面阅读:16

  龙年春节前,不少“重头戏”已经开场:马斯克晒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(擎天柱)行走的视频;苹果Vision Pro的正式发售,让“元宇宙”再次回到人们视野;美国政府对中国大模型厂商使用云端算力训练的限制再度提升,算力之争将持续全年;AI PC&AI Phone走红CES,智能终端将迎来一次新的定位跃迁;“出海”成为行业共同关键词,新能源车打响头炮,闻名于世的不再是“Made in China”(中国制造),而是“Chinese Brand”(中国品牌)⋯⋯

  2023年,疫情的影响带着惯性,让很多人感受到“寒意”,然而,于第四季度开始,复苏的萌芽开始出现,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力,也将加速驱散寒意。

  今年是龙年,司水布雨是古人对龙的期盼,展望2024,希望中国经济在“东风化雨”中延续复苏,全球此轮“复苏—繁荣—滞胀—衰退”周期结束,科技互联网产业发展迎来新利好。

  像龙一样自如地游走在天空之中,具有超群的能力和至高的地位。形容事业蒸蒸日上,具有广阔的前景,无限的潜力。

  AI无疑是2023年科技圈的顶流,大模型就像飞龙一般游走在海内外。龙年,互联网大厂仍将投身于大模型,千行百业仍将用大模型重塑产业,不仅科技圈无法绕开AI,普通老百姓也不得不正视AI。AI从改造你的PC、手机开始,重塑一切,大模型将“沉浸式”进入工作与生活。然而,焦虑步步逼近:“我会被AI淘汰吗?”

  去年,我们曾用“见兔放鹰”预测AI在2023年的发展趋势,AI进入先有场景(兔)再放技术(鹰)的“精准打击年”,AI绘画、对话式AI等应用将以惊人的速度走入寻常百姓家,AI大厂着手生成式AI(AIGC)的“军备竞赛”,开启规模化、大众化的新十年。

  如今回望,兔年的确如预测一般,成为AIGC真正元年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引爆一个个行业。那么,在接下来的龙年,AIGC将迎来真正爆发,冲击城市和职场,改造手机和生产力工具。

  先看AI世界领军团队的动向。《Nature》杂志预测,OpenAI将在2024年发布ChatGPT下一代模型GPT-5,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Google也将在2024年发布AlphaFold新版本,为药物设计和发现开辟新的可能性。

  GPT-5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存在,它可能会拥有长期记忆,从而演变成自我意识,这对监管来说,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  从技术层面来看, GPT-5的一大技术突破是多模态,支持视频和音频等媒体形式的输入和输出。2月16日,OpenAI在深夜扔出深水炸弹,发布首个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,从demo水平来看,或有可能颠覆视频和电影的制作。

  国内虽早有文生视频的大模型应用,但从成片效果来看,国内通用大模型参与者仍旧处在追赶的路上。科大讯飞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全面赶超GPT-4,商汤近日宣布其语言大模型SenseChat V4的综合评测成绩比肩GPT-4。

  我们应该看到差距,国内在小样本快速训练、多模态深度学习训练、超复杂深度理解等方面有所欠缺,还没能达到GPT-4最好水平。

  国内大模型产业到底差在哪里?当前最紧急的是缺算力,中期要解决的是缺人才,未来最大的挑战是缺数据。

  一线年底,上海大规模发放“算力券”,给予算力提供方和使用者补贴,要建设一张自主可控的算力网络,来解决算力短缺这一燃眉之急。同时,上海将重点支持大模型相关紧缺技能人才落户写进了“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十一条措施”。

  新的一年,更多中型城市、更多传统产业会卷入大模型浪潮中,谁能尽快解答算力、数据、人才这三道难题,谁就能更快地站上人工智能的高地。从城市到国家,大模型将成为技术竞合的焦点。

  麦肯锡预计,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,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人。而据智联招聘2023年报告显示,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平均招聘月薪跃居职业榜首位,高达22788元。

  高端AI人才短缺的另一面,是AIGC将替代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白领,麦肯锡的预测是2030年到2060年间,一半职业将被AI取代。但这必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,AI每年将为全球经济带来2.6~4.4万亿美元的增长,相当于每年贡献一个英国的GDP。

  从2024年开始,普通人的AI焦虑必然会加重,因为大模型将从对话式AI演变为多模态的生产力工具,AI将重塑手机、PC等硬件生态,将手机里的App改造一遍,特别是办公这个方向,AI帮忙做PPT、处理数据都将不在话下,会让绝大部分白领感受到巨大的危机。

  如何应对?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曾说过:“把AI视为一种武器,这件武器,你能用,别人也能用,我们的对手不是武器本身,而是其他拿着武器的人。”与其受飞龙在天的威慑,不如从使用AIGC工具开始,逐渐成为控制AI的人。

  AI大模型的兴起,进一步激发了对高性能算力的迫切需求。算力正成为新型能源,如同当初的电力。各领域对于算力的共性需求,将推动算力总规模爆发式增长,超算、智算的需求快速提升。2024年,算力需求将依然是全球共同的线年,算力成为全球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,算力的重要性愈发突出。这一年,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.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,位居全球第二,算力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%。这只看不见的“手”正在将万物推入智能化时代。

  然而,2023年底,美国宣布再度升级禁令,对华禁售A800及H800芯片,为本就动荡不安的国内算力市场带来了新挑战。面对这一挑战,国内大厂展现出长远的眼光和充足的备货量,而中小厂商则积极融资、增加成本,或尝试转型垂直领域。

  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国算力市场依旧充满活力,各地政策频出。目前,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正在稳步推进,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已全部开工,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同步布局。西部地区新开工建设的数据中心项目数量稳步增长,我国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。

  尽管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,但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,与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相比,仍有一定差距。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推动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,最需要解决的是算力供给不足与算力需求迫切之间的矛盾,需要大量建设电路基础设施,以保障各行业对智算中心的需求。

  2023年10月,工信部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,将中国的算力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。该计划从计算力、运载力、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方面提出,到2025年,计算力方面,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(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),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%,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。

  展望2024年,可以预见的是,算力领域将继续保持虎啸龙吟的发展态势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,智能算力将成为算力市场的主导力量。工业、金融、医疗、交通、能源、教育等重点领域将进一步深化与算力的融合,打造更多应用标杆。

  同时,2024年,美国对于中国的算力“钳制”将愈演愈烈。今年初,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《采取额外步骤,以处理严重恶意网络活动方面的国家紧急情况》,目的是阻止中国用户使用亚马逊云服务(AWS)、微软云服务(Azure)等平台进行大规模人工智能(AI)模型的训练。

  这意味着,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获得英伟达智能算力的可能性越来越低,但同时也将推动国产算力芯片加速构筑生态和落地应用,目前来看,阿里云、华为云、天翼云、腾讯云、百度等国内云商都在积极采购国产算力。此外,除了训练算力之外,随着AI应用的逐步繁荣,推理需要的算力将直线上升,在这方面,国产算力具有比较明显的供应优势。

  2024年,由芯片战争引发的“算力风暴”仍将进行,甚至仍有升级的可能。除了胜利,中国没有退路。

  2024年,随着PC和智能终端需求的逐步复苏,以及市场对AI芯片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强劲需求,芯片行业极有可能回归增长态势。

  2023年,芯片行业遭遇极大挑战,裁员、砍单、减产,营收下降。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芯片行业总营收约为5213亿美元,同比下滑8.8%。但对于2024年,多家研究机构出奇一致地乐观预测:德勤预测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收入增幅可达7.5%,达到创纪录的6130亿美元,成为自2018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;另一家调查机构Gartner更为乐观——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将达到6309亿美元。

  半导体是典型的周期行业,在跌入谷底之后,整体复苏的信号已经发出。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(SEMI)提到,2023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同比下降15%,但2024年将反弹15%,达到970亿美元。这意味着芯片产业链各环节正努力调整库存,为市场复苏做好准备。

  当然,最受人关注的依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的增长。AMD报告显示,2023年整个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会达450亿美元左右,预计2027年将增长到4000亿美元,2023年~2027年复合增速超过70%。这其中,英伟达肯定笑傲群雄,据其财报预估,2024年,光英伟达一家的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将达到 460 亿美元。

  不过,谷歌、Meta、AWS等人工智能巨头也不再甘心将大把现金向英伟达双手送上,纷纷开始自研芯片,Meta计划今年部署一款新版本的人工智能(AI)芯片。

  回到中国,作为全球芯片市场最大消费国,2024年国内芯片行业增长速度将高于全球市场。SEMI公布的《2024年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》指出,中国2024年晶圆产能将以13%的增长率居全球之冠,预期中国全年新投产18座新晶圆厂,每月产能将从760万片增长至860万片。

  不过,与国际市场环境较为不同的是,中国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外,汽车电子市场也是中国芯片行业向上的重要增长点。得益于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,2024年中国芯片行业在汽车电子细分市场的营收增长预计为21%,达到86亿美元。

  从制程工艺上看,中国晶圆代工投资的重点继续放在成熟技术上,这固然与全球市场需求相关,28nm芯片是当前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制程节点,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、工业自动化、汽车电子、物联网等众多领域,但同时也要看到,在更为先进的7nm及以下制程工艺,中国还有相当差距。

  2023年,华为 Mate 60的“横空出世”,让国人看到中国新片制程工艺突破的可能,但不可否认,产能仍然有着巨大的瓶颈。2024年,希望中国芯片产业带来更多惊喜,以更多原创性技术跨越“中等技术陷阱”,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变强。

  2024年,5G将迎来商用5周年的关键节点,中国5G线G用户占比和网络接入流量占比将双双超越50%关口。以新型工业化为新质生产力主阵地,5G的B端融合应用将实现跨越式发展;5G-A接过接力棒,开启双万兆城市建设进行时,中国5G气宇轩昂地站上世界舞台。

  经过5年发展,“用好5G”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一关。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,截至2023年底,5G移动电线亿户,占移动电线G用户占比和网络接入流量占比将在2024年双双突破50%的关口。这是两个关键指标,直接反映出用户使用5G的水平。

  横向对比,比中国早两个月商用5G的韩国,早在2022年底达到70%的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,但同一时间,韩国5G用户占比只有三分之一,也就是说,三分之一的用户使用了70%的流量。

  VR和AR一直是韩国5G应用的中流砥柱,而最近,韩国将更多重心移向5G轻量化(RedCap。


华体会登录